重磅!户籍制度大改革,关乎你我他
栏目:上海社保 人气:0 发表时间:2022-12-31 来源:网络
(重磅!户籍制度大改革,关乎你我他)
摘要:近日,中办、国办印发《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一系列重磅政策出炉,事关每个人的户口、钱包还有未来的改革方向。其中,推动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引起的关注非常高。那么,什么是“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
户籍,记载了我们每个公民的基本信息,是每个公民的身份证明。从商朝开始,户籍制度一直伴随着我们,现在已经有3000多年了。
户籍改革
1月3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共51条具体举措,事关我们每个人的户口、钱包还有未来的改革方向。
其中,与户籍制度改革相关的内容,引起了大家强烈的关注。
方案规定,除超大、特大城市外,在具备条件的都市圈或城市群探索实行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有序引导人口落户。
这里面有三个地方值得我们关注。
户籍跳出圈子
首先,什么是“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
简单来讲,就是在一个城市群中间,你从A城市转到B城市,或者C城市,可以把A城市的工作、居住、社保等情况累计进来。也就说,在一个都市圈或者城市群内,他们是相互承认的。比如,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
其次,在登记户口制度上,要常住人口(登记)为标准。这里的经常居住地,是指以公民离开住所地最后连续居住一年以上且作为其生活中心的地方。
这就与之前实行的户籍所在地登记户口有很大的出入。这意味着之后不再是以本地户口和外地户口来区分流动人口,国家的统计口径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而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让公民利益最大化,保证了流动人口在就业、社保、医疗、孩子教育、购房等方面的利益。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次实施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的城市并不包括超大、特大城市。
超大城市是指城区常住人口在1000万以上的城市,截止到目前,中国超大城市包括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天津、重庆6个城市。
特大城市是指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城市,到2019年底,中国的特大城市包括东莞、武汉、成都、杭州、南京、郑州、西安、济南、沈阳和青岛10个城市。
也就是说,目前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有两个条件,一是不包括这16个城市;二是一定是要在指定区域内,才能够同城化累计互认。
放低门槛
我们可以看到,近年来,国家对城乡区域间户籍迁移正在逐步放宽。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的城市基本取消落户限制,超过1亿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2019年末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已达44.38%,比上一年提高1.01个百分点。
而这一次方案的提出,户籍改革会更进一步。
这意味着人口可以破除户籍的束缚,更加自由的流动。有时候,人流、物流、资金流适当的流动可以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作者:水皮杂谈工作室
编辑:李勇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经本站整理和编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交流和学习之目的,不做商用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有来源标注存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网站管理员,将于第一时间整改处理。管理员邮箱:y569#qq.com(#转@)
- 工资10K,到手7K,五险一金占你的工资多少?
- 10分钟了解上海少儿医保和少儿住院基金
- 上海公积金转长沙
- 退养老保险怎么退?能退多少钱?
- 上海外地人社保能自己交吗
- 上海辞职后社保自己交怎么办手续
- 上海2021年各类平均工资一览,附历年社保缴费基数(2012-2021)
- 不考虑在上海长期发展,需要交上海社保吗
- 上海落户2倍社保基数怎么算?上海市社保缴费基数标准
- 国家医保局:未婚已育女性办理生育津贴不需要结婚证等材料
- 长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落实人才和进城农民购房补贴政策的通知
- 2019上海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及申请贷款补贴条件
- 外地人在上海缴纳社保,能享受上海的养老待遇吗?
- 拥有上海户口后怎么办变更社保
- 2021年上海落户社保基数要求,上海户口申请条件新规定!
- 多地住房公积金政策收紧 异地购房提取难度加大
- 上海落户一社保基数要不要提前准备?
- 上海就业补贴领取流程
- 2022农村户口生育补贴政策,2022农村户口生育补贴多少钱?
- 注意:上海社保断交有什么影响?可以补缴吗?
- 深圳重新办理居住证需要多长时间
- 深圳人,社保千万不可断,万一断缴了可这么办!
- 深圳户籍真的很值钱,实在不行找个深圳对象吧!
- 通知大伙儿:深圳落户有望!满足这5个条件即可
- 个体养老保险2022几档
- 哪几种情况可以申请社保延缴,并延迟退休时间?
- 身份证被做这事有风险!警方提醒:赶紧自查
- 2020深圳人才引进入户攻略(超完整版,亲身例子借鉴)
- 深圳应该怎么样网上居住证申请
- 深圳入户:关于社保加居住证、房产加社保的入户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