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户咨询网

留学生落户  人才引进  落户咨询

上海社保分类

上海购房政策放宽,人才购房社保缩短至三个月,松绑或成趋势?

栏目:上海社保  人气:0   发表时间:2023-02-01  来源:网络

落户咨询二维码  

上海购房政策放宽,人才购房社保缩短至三个月,松绑或成趋势?

(上海购房政策放宽,人才购房社保缩短至三个月,松绑或成趋势?)


  

继苏州、南京等热门二线城市放宽限购后,又一一线城市加入榜单。4月13日,证券时报证券中国记者从上海市临港新区管委会官网获悉,该片区人才购房政策调整,重点支持单位社保门槛有所缩短到3到6个月。接受证券时报证券中国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认为,热点城市外围松动是必然趋势。热点城市的政策松动必须将“房住不炒”与促销费、促稳定结合起来。政策调整要准确研判。由于该区的政策执行,后面一定要有足够的空间,以免政策突然退出而导致市场大起大落

  

上海临港优化人才住房政策

  

4月13日,证券时报证券中国记者从上海临港新区官网看到《关于优化调整临港新区人才住房政策运行标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区域管理委员会。《通知》优化调整人才住房政策运行口径。其中,原《购房资格确认书》调整为《临港新区人才住房政策确认书》,有效期由原6个月调整为12个月。

  

同时,根据临港新区产业发展定位和城市功能发展需要,经综合评估,形成了《2022年临港新区人才住房政策重点支持单位名单》,制定了《2022年重点扶持单位名单》,支持单位名单”将根据需求而定。2022年在重点支持单位工作的人才,满足“必须在新区工作一年以上”条件的,可将有效期缩短至3个月或6个月。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李玉佳告诉证券时报证券中国记者,上海临港的政策调整有两个亮点:一是缩短人才认定工作年限,从一年缩短到三六个月,即工作三个月后,就可以申请认定为人才,就具备了买房的资格;二是延长人才认定有效期,简化了认定程序。

  

对于上海临港政策调整的原因,李玉佳认为,一、国家明确推动房地产良性循环,满足合理的住房需求。近期因疫情和预期导致的市场下滑对区域市场的良性循环影响很大,需要实时调整政策。临港属于上海外围,因土地供给大,需求不足并持续下降,所以需要实时调整政策;二、近期国务院明确,要出台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的措施,缓解疫情影响,更加有效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上海临港属于自贸区新片区,重点发展新兴产业。房地产对于区域发展和基础支撑非常重要三、国家近期也在大力促进住房消费。为公民提供的金融服务水平。临港是新市民比较集中的地区。

  

  

继苏州、南京之后,上海临港也放宽限购,这说明整个房地产市场的放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从之前的菏泽、郑州、哈尔滨,逐渐进入到核心二线——苏州、南京,现在反映到上海等一线城市。说明楼市全面放松已经开始了。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主任严跃进在接受证券时报证券中国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上海受疫情影响,楼市面临的压力较大。需要改善市场预期,提振市场信心。

  

热点城市外围松动或成趋势

  

进入4月,越来越多的热点城市加入了政策放松的“大军”。证券时报证券中国记者梳理,4月以来,衢州、秦皇岛、大连、绵阳、兰州、丽水、台州、安顺、苏州、南京、咸宁、荆门、黄石、宜昌、上海等15个城市放宽购房政策,涉及限购、限贷、限售、公积金贷款、房贷利率等。其中,4月11日,苏州放宽限购,二手房买卖期限由5年调整为3年;外地人在苏州买房,社保(个税)可累计2年,3年内不再需要连续缴纳2年。

  

  

4月12日,南京溧水区、六合区放宽限购令,外地人在购买第一套房子时不再需要提供社会保障证明。已婚人士需提供夫妻双方身份证、结婚证、户口簿、未成年子女出生证和户口簿;未婚人士需提供身份证和户口本这些材料,便可开局本区的购买凭证。值得注意的是,上海的限购放宽和南京一样,都是从周边地区开始的,而这次上海是放宽了周边地区特定人群的限制

  

对此,李玉佳在接受证券时报证券中国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热点城市的监管要求遵循“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状态。南京选择先释放周边两区的需求,逐步给市场放量,引导预期,再根据疫情形势、市场预期和购买力回升等情况进行下一步调整。上海也选择在临港等大开发的周边地区,释放限购置业重点支持单位的人才,这符合临港保税区发展的产业顺序,保障市民就业与住房、新型城镇化等实现一体化。他认为,热点城市外围松动是必然趋势

  

对于未来的政策走向,李玉佳认为,热点城市将开始逐渐放宽政策。一方面应对疫情和经济下行的冲击,另一方面促进消费释放,促进产业流通,助力实体经济稳增长。同时,还要落实“房住不炒”,即热点城市的政策松动必须将“房住不炒”与促销费、促稳结合起来。政策调整是可能的,但需要准确研究判断调整哪个区域以及如何调整,为后面的政策留出足够的空间

  

举报/反馈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经本站整理和编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交流和学习之目的,不做商用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有来源标注存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网站管理员,将于第一时间整改处理。管理员邮箱:y569#qq.com(#转@)

上一篇:换工作期间 应该如何处理社保缴纳问题

下一篇:在外地买房,并且多缴纳了社保,对退休金和户籍认定有什么影响

 

推荐资讯点击在线咨询
最新资讯点击在线咨询
热门资讯点击在线咨询
热点资讯点击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