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落户社保基数如何缴纳?2022年社保缴纳要求
栏目:上海社保 人气:0 发表时间:2023-02-01 来源:网络
(上海落户社保基数如何缴纳?2022年社保缴纳要求)
2021年7月后的社保基数将以元/月作为计算社保缴费基数上限标准的参考水平;对应的上海落户缴纳相应的基数也应该进行调整!
(一)7年+中级职称居转户
有效社保缴费基数累计时间的前4年不低于1倍社平,后3年高于1.3倍社平,且个税合理对应
(二)7年+无中级职称+2倍社保居转户
最近4年内累计36个月及申报当月社保缴费基数2倍以上,且2倍期间社保个税不能有补缴漏缴情况;其余4年期间社保缴费基数高于1倍社平以上,持证期间社保个税须合理对应
(三)高级职称、高级技师居转户
高级职称或高级技师(国家一级职业资格或技能等级证书)渠道(不受持证年限限制):最近1年社保缴费基数2倍以上社平,且个税合理对应
(四)3倍社保科创人才5年落户上海
社保缴费基数累计时间的最近4年内累计36个月达到3倍社平,其余2年时间至少1倍以上社平,且个税合理对应,三倍期间社保个税不能有补缴漏缴情况
(五)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居转户渠道(5年或3年)
对符合一定工作年限并承诺落户后继续在新片区工作2年以上的人才,“居转户”年限由7年缩短为5年
其中,对符合新片区重点产业布局的用人单位的核心人才,“居转户”年限由7年缩短为3年。在新片区用人单位工作的各类人才,最近4年内累计36个月及申报当月在本市缴纳城镇社会保险基数达到上年度本市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1倍的,在申办居转户时可不受职称或者职业资格等级的限制
(六)张江科学城居转户渠道(5年或3年)
对张江科学城用人单位引进的人才,居转户年限由7年缩短为5年(其中在张江科学城工作时间不低于3年);张江科学城重点产业的骨干人才,居转户年限由7年缩短为3年(其中在张江科学城工作时间不低于2年)
1、系统自动调整:如果单位人事在做工资申报的时候,你去年的平均工资高于元,就不用担心了,系统会自动调整
注意:每年只能调整一次,是在每年公布月平均工资之后,上海社保自助经办平台,会开放社保调整入口
2、网上社保基数调整:需要公司人事在上海社保自助经办平台进行调整,调整当月需要补缴之前的社保差额,例如:10月份调整社保基数则需要补缴4月——9月的社保差额
注意:属于“硬调”社保的方式,需要补缴的金额相对较多,一般公司不允许这么操作
3、更换单位调整社保基数:可操作时间是每月5日—26日,要求社保账户由原单位转到新单位,才可以用这种方式进行调整
注意:也有人用这种方式进行操作,例如,从原单位将社保转出,当天再将社保转入原单位,直接调整社保基数,这种方式虽然可行,但建议大家不要采用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经本站整理和编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交流和学习之目的,不做商用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有来源标注存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网站管理员,将于第一时间整改处理。管理员邮箱:y569#qq.com(#转@)
- 上海居转户的落户条件要求,其实跟在上海买房的逻辑很类似
- 身份证电子化今年实施 第三代身份证也渐行渐近
- 【问答】在外地上大学,能否在上海缴医保?
- 2022年上海住房公积金贷款 贷款额度是多少?
- 宜昌人才补贴政策及申请流程领取方法
- 在上海缴纳的公积金可以在外地贷款买房吗?
- 上海落户政策:上海社保基数怎么缴纳?上海落户政策一览
- 6月底社保基数要涨多高?上海最低工资调整刚剧透完了!
- 上海落户:人才引进落户有哪些要求?哪些单位可以办理人才落户?
- 刚入职,5月开始正常缴纳社保还有机会落户吗?
- 长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落实人才和进城农民购房补贴政策的通知
- 2019上海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及申请贷款补贴条件
- 外地人在上海缴纳社保,能享受上海的养老待遇吗?
- 拥有上海户口后怎么办变更社保
- 2021年上海落户社保基数要求,上海户口申请条件新规定!
- 多地住房公积金政策收紧 异地购房提取难度加大
- 上海落户一社保基数要不要提前准备?
- 上海就业补贴领取流程
- 2022农村户口生育补贴政策,2022农村户口生育补贴多少钱?
- 注意:上海社保断交有什么影响?可以补缴吗?
- 2022年应届生办理落户深圳常见问题汇总
- 深圳办理社保及居住证流程..doc
- 毕业迁入深圳户口后还能迁出,深户引进人才政策介绍
- 一夜之间所有入深户条件全面升级,你的条件真的还能入深户吗?
- 深圳安居房真的能居吗?说说我的体会
- 深圳市人才引进与落户“秒批”政策解读
- 深圳没社保可以办居住证吗
- 深圳积分入户非全日制大专多少分(全日制大专在深圳也可以积分入户吗)
- 你以为深圳户口什么时候不管什么年龄都能办理吗?
- 深圳五险一金缴纳比例2022个人缴纳多少?深圳五险一金缴纳比例最低标准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