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全日制研究生为何不能享受人才补贴
栏目:应届生落户 人气:0 发表时间:2022-11-20 来源:网络
(非全日制研究生为何不能享受人才补贴)
非全日制研究生为何不能纳入人才补贴政策范围?近日,山东省青岛市、福建省厦门市、河北省石家庄市等地对此作出回应。比如,青岛回应称“各地市实施的引才政策和保障措施根据区域发展实际需要存在差异,国家对此无统一规定和要求”。石家庄则表示:“人才引进及补贴政策是结合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人才队伍建设实际及用人单位需求而制定,具有差异化特征,有一定特殊性。”
近年来,顺应研究生招考改革趋势,各高校扩大了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数量。虽然全日制研究生与非全日制研究生仅是学习方式的不同,二者按同一质量标准培养、统一学位证书管理,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但是,在求职市场,非全日制研究生屡屡遭遇不平等待遇,一些用人单位在资格条件环节就直接将非全日制研究生排除在外。为此,2019年12月,教育部等五部委在《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中明确,用人单位要为两类研究生提供平等就业机会,不得设置与职位要求无关的报考资格条件。
随着文件的出台以及社会对非全日制研究生认识的深化,各地陆续清理了在招录、招聘及落户等方面对非全日制研究生限制。但从网友的反映来看,一些不平等待遇仍然存在,非全日制研究生无法享受地方人才补贴政策,就是一个相对比较典型的问题。从回应来看,各地都强调人才补贴政策的“特殊性”,而“国家对此无统一规定和要求”,但这些解释虽然是客观现实,却容易给人学历歧视的感受。
今年高校毕业生人数首次突破千万大关,创历史新高,叠加疫情反复的影响,就业形势异常复杂严峻。在这一背景下,一个能够保障劳动者平等就业权的公平就业环境尤为重要。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坚决防止和纠正就业歧视,这也是“就业歧视”第一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修改后的《政府工作报告》还增加了学历歧视,这一修改显然是着眼于较为广泛存在的学历歧视和院校歧视等就业歧视现象。
全日制研究生与非全日制研究生只是学习方式的不同,后者并非低人一等,区域发展实际需求差异并不是将其排除在优惠政策之外的理由。
近来,很多地方加大了对高学历人才的引进力度,各项优惠政策令人钦羡。再加上就业形势严峻,以往倾向于大城市就业的名校硕博士“下沉”县城的现象愈发普遍。但是,一些招聘一开始就把非“双一流”高校毕业生排除在外,或者虽然无明文规定,但在实际筛选环节便将非名校生“系统性清除”。这种引进倾向,难免让人担心会进一步加剧“唯学历”“唯名校”现象。
非全日制研究生的遭遇,以及一些地方在人才招聘、人才引进中学历歧视的现象,其背后既源于对非全日制这种学习方式的偏见,也与一些地方偏狭的人才观有关,把引进高学历、名校毕业生当政绩。这种片面强调毕业学校、学历层次的选人用人导向,损害了毕业生的平等就业权,也背离了教育评价改革的方向。(杨三喜)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经本站整理和编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交流和学习之目的,不做商用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有来源标注存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网站管理员,将于第一时间整改处理。管理员邮箱:y569#qq.com(#转@)
- 落户标准分与去年一致仍为72分!非上海生源应届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工作通知发布
- 非上海籍应届大学生如何在上海落户?
- 清华美院考研败北,如何应届申请上澳门科技大学研究生?
- 教育新观察|怎么让临港毕业生留下来 就业形势严峻如何应对?这场论坛多方共寻答案
- 大学生办户口那些事儿
- 「君穗教育」2020年应届毕业生入户新政!想要办理的就赶紧了
- 最忙档案季 记者“探秘”市人才服务中心在库档案
- 大学生入学后,有必要“迁户口”吗?听听过来人怎么说
- 985高校取消专硕研究生宿舍,引发众学生不满:学校带头搞歧视吗
- 上海“五个新城”落户政策将于6月出台,哪些细节需要注意
- 临安新推18条“双招双引”新政,给予人才最高800万购房补贴17万生活补贴
- 出国留学前,千万记得要存放好自己的档案
- 出国留学毕业回国有没有好处?
- 政策指导、积极求变:沪上企业纾解疫情下应届生就业难题
- 再放宽!上海高校应届硕士毕业生符合基本条件可直接落户
- 30余所“双一流”毕业生去向统计出炉!本硕外省就业首选广东
- 哈尔滨松北新区迎来大批应届硕士博士落户
- 一二线城市最新落户门槛比较
- 这个一线城市有点猛:部分人员三个月社保即可购房
- 麦吉尔大学毕业后可以上海落户吗?
- 2021年深圳人才引进政策的变化
- 深圳社保基数调整2022
- 深圳生育保险报销比例
- 深圳居住证办理 深圳居住证怎么办
- 2021年深圳的人才引进和落户价值百万吗?
- 深户如何办理失业证明范文
- 深圳家庭户迁集体户口新计划!
- 在深圳哪些业务需要居住证?
- 深圳医保报销2022年新政策 2022年深圳生育保险报销范围和标准
- 深圳户籍困难大学生每人每年最高可获2.3万元资助,已启动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