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博热”与“重读本科”:考学有岸,读书无涯
栏目:应届生落户 人气:0 发表时间:2023-01-16 来源:网络
(“考博热”与“重读本科”:考学有岸,读书无涯)
中新网北京9月2日电(刘欢)近年来,继考研人数不断突破新高后,考博热浪袭来。同时,还有一部分人开始了重读本科。各类“考学热”的背后,是对学历的执着还是对知识的追求?“上岸”之后,读书的“涯”在哪里?
从专科到博士,“我”走了多少远的路?
专科大三这一年,张泽决定参加专升本考试。
在郑州职业技术学院读书时,身边的同学很少考虑升学,张泽突然想到,如果自己也这样下去,以后也许只能去打工,“那种生活一眼就看到头了,我的未来真的要被这样限制住吗?”
那时他20岁不到,想要继续读书,想要有更多选择,想要成为一名站在大学课堂上讲课的老师。
于是,偌大的图书馆里,只有少数几个的同学坐在一起,教材哗哗翻着,笔尖刷刷写着。张泽偶尔抬起头来,和他们一起讨论高数题目。
现如今坐在浙江大学的博士生宿舍里,回忆起这段经历,张泽依然觉得开心:“那个时候是自己主动学习,特别沉浸,吃饭都在背单词,”他说着笑起来,“有天晚上梦见做高数题,第二天醒来赶紧记下来,对答案一看居然是对的。”
图为2020年7月张泽收到浙江大学录取通知书受访者供图
2015年,顺利升入河南理工大学后,张泽开始备战考研。2017年,他成为河南大学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
虽然学历不断提升,但张泽依然因为出身而自卑。小组讨论不敢主动提出自己的想法,为了一场交流会要在镜子前反复练习……他觉得,主角逆袭的戏码好像并没有在自己身上上演。
研究生期间,张泽曾在遥感所实习,身边都是名牌大学出身的学生,他说:“可能大家敲代码的能力都差不多,但当面对不熟悉的领域,他们就相信自己可以做好。我反而总会担心自己没做过,会不会完成不了。”
遥感所的老师则对张泽的工作成果给予了肯定,他还鼓励张泽继续深造。同学也夸赞他代码写得好,“学历和能力是两码事。”他对张泽说道。
张泽突然被点醒了,“我原来一直追求更好的学历,却忘记这只是钥匙,进入门后的生活才是重点。”
他很少再因为专科生的身份局限自己,决定继续在学术研究这条路走下去。张泽尝试申请了多个学校的博士,参加考试,最终被浙江大学录取。
现在他27岁,想要继续做研究,想要深耕深度学习和时空预测领域,想要博士毕业后成为一名大学老师。
大龄再读本科,“我”为什么要“逆社会时钟”?
今年6月,28岁的汤莉坐在了高考考场上,她要答一份迟到了10年的试卷。
18岁那年,正在备战高考的汤莉突然被学校告知,因为户籍问题她无法参加考试。这对于当时成绩还不错的汤莉来说,无疑是个打击——她已经在规划,要考医学专业。
因为不想复读,汤莉和家人商议后决定从零开始学习日语,去日本读大学。最终,她考上了日本一所大学的生物科技专业
然而,汤莉却在两年后退学了,“这个专业更偏向化工,我努力过,但实在读不下去了。”
2016年,汤莉回国,工作、创业,独立经营一家留学机构,但心里始终放不下学医的想法。
她决定再次参加高考。
买了一些教辅,梳理好需要备考的科目,汤莉就这样以社会考生的身份,加入到浩浩荡荡的高考大军中。从2021年3月到今年6月,她一边在机构给学生讲课,一边私下给自己补课。
重拾起来的教辅、枯燥难记的知识点、再简单也做不对的物理题,千万高考生面临的焦虑同样向她袭来。她开始质疑自己究竟是为了提升学历,还是为了读喜欢的专业。
在题海中沉沉浮浮,重新理清自己目标和院校,汤莉想明白了自己考试的本心,“我重新考大学就是为了学自己一直想学的医学知识,不是为了工作,也不一定要上某所学校,能去学就可以了。”
今年8月,她收到了广东医科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图为汤莉今年8月收到录取通知书受访者供图
和汤莉不同,黄朗朗在28岁时面临的是父母的压力。当时她正在一所国际学校工作,生活稳定而轻松,身边不少同事已经结婚生子,父母希望她也能安定下来。
快要走到30岁的分岔路时,黄朗朗却选择远赴爱尔兰,再读一个教育学本科。
本科毕业于四川外国语大学的英语专业,却因为教育工作接触了不少孩子,黄朗朗渐渐对儿童学前教育产生了兴趣。也是在这时,她发觉自己专业知识的匮乏,“我想系统地学习教育学知识。”
顺利申请好学校,告别家人和朋友,坐在候机厅准备登机的黄朗朗却哭了起来。
她坦言,自己那时害怕过,“离开熟悉的环境,独自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我很迷茫未来会是什么样子,”但她还是想要挑战自己,学习更多的知识,“既然是自己做出的决定,不管多难都要坚持下来。”
在开学第一天的自我介绍,作为班上唯一一个中国学生,她说:“我今年30岁了,来自中国。”班里的同学开始鼓掌,黄朗朗听见,有人大声地说了句:
“你真是个勇敢的女孩!”
“上岸”之后,“我”如何找到读书的“涯边”?
升学考一直是常年霸占热搜的话题,高考、考研人数不断增多的同时,“考博热”也渐渐兴起。根据教育部官方“微言教育”在今年3月发布的统计数据,2021年我国有在学博士生50.95万人,在学硕士生282.29万人。
在考博辅导机构工作多年的李几深发现,近年来前来咨询考博的人越来越多,“有应届的、有在职的,我觉得人数增多一方面是研究生的数量在上升,另一方面是疫情下就业形势严峻,不少人会选择继续求学。”
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吕林海补充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的时候,国家需要大量科研人员的同时,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重视文化、教育方面的提升。”
谈及“考博热”时,吕林海建议考生要对自己进行全面评估。“并非所有人都适合科研工作,学生应该评估一下自己的学识积累、学术兴趣和知识创新能力,否则遇到高难度的学术挑战时,没有很强的动力就会退缩。”
李几深在自己的文章里提到,随着学习的深入,思维的提升很重要,一般到了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学生都具备双向思维,他写道:“对于考博来说,至少要达到立体思维的层次,最好具备较强的四维思维能力。”
而对于再读本科的现象,吕林海说,这依然是一个较为小众的群体,“这跟我们过去的理念不一样了,现在的学生自我意识越来越强,而社会对于他们的自我选择包容度也越来越高,”他认为,选择再去读书无论年龄多大,都不算晚,“读书应该是遵循自己的内心,而非外界的要求。”
资料图:今年7月上海一名考生在进入考场前向家长挥手致意中新社记者汤彦俊摄
读完本科,黄朗朗又申请了研究生。如今她已完成学业,继续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学前教育工作。
对大学满怀期待的汤莉则一边处理着工作,一边准备入学报到。
升入博三的张泽正埋头准备论文,并关注毕业后自己可以应聘哪些大学的讲师。再回想自己这几年的考学经历,他在朋友圈写道:“过去的是梦,未来的是希望。”(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部分人物为化名)(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经本站整理和编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交流和学习之目的,不做商用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有来源标注存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网站管理员,将于第一时间整改处理。管理员邮箱:y569#qq.com(#转@)
- 「优路考研」原来硕士研究生还有这层待遇?你知道吗?
- 26岁女生要不要为考家乡编制保留应届生身份放弃上海落户资格?
- 哪些学历不能用于学历入户?申请学历入户需要注意什么?
- 经智长三角(223期)丨 上海应届硕士生无需“打分”即可落户,专家建议下一步要强化人才生态环境
- 上海市属、区属国企将安排不低于50%的岗位定向招聘上海高校毕业生
- 这4类人可以直接落户上海 抓紧看看有没有你的份
- 补贴不能只发给高精尖人才!这个城市给所有普通毕业生发住房补贴
- 90后海归毕业后回国工作,该买房吗?
- 第一学历非211、985的学生,读到博士,这样在就业上会被歧视吗?
- 2018高考:清华北大生享特权,可直接落户上海?惹广大新生起争议
- 临安新推18条“双招双引”新政,给予人才最高800万购房补贴17万生活补贴
- 出国留学前,千万记得要存放好自己的档案
- 出国留学毕业回国有没有好处?
- 政策指导、积极求变:沪上企业纾解疫情下应届生就业难题
- 再放宽!上海高校应届硕士毕业生符合基本条件可直接落户
- 30余所“双一流”毕业生去向统计出炉!本硕外省就业首选广东
- 哈尔滨松北新区迎来大批应届硕士博士落户
- 一二线城市最新落户门槛比较
- 这个一线城市有点猛:部分人员三个月社保即可购房
- 麦吉尔大学毕业后可以上海落户吗?
- 深圳居住证的十大好处,居住证办理流程指南。
- 深圳居住证可否无限制去香港
- 深圳安居房贷款有什么政策?具体要求是什么?
- 大专文凭怎么最快深圳户口办理入户指南
- 大专留学生入户深圳(大专学历能入户深圳吗)
- 非深户领失业保险和社保
- 2017年度深圳市人才引进政策及业务指南汇编
- 2022年深圳入户条件新政策人才引进和落户政策
- 广西贫困户夫妻住深山生9娃,坚持要生第10胎,丈夫:反正有低保
- 深圳2021年人才引进积分入户(征求意见稿)出台!